校園新聞內頁

deco

跨越千年的迴響——唐《鶯鶯傳》的愛情傳奇

2025.04.02

文|國語文教學中心助理教授周盈秀

2025年3月26日,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康韻梅教授應邀蒞臨「逢甲大學文化經典講座」,於圖書館B2演講廳演講〈走進唐人小說的瑰奇世界──從元稹〈鶯鶯傳〉的多元解讀開始〉,帶領現場觀眾沉浸〈鶯鶯傳〉幽微又唯美的抒情世界,反響熱烈,餘韻無窮。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康韻梅教授,和逢甲師生分享〈鶯鶯傳〉幽微又唯美的抒情世界。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康韻梅教授,和逢甲師生分享〈鶯鶯傳〉幽微又唯美的抒情世界。

康韻梅教授首先探討小說的現代意義與文學價值。她指出,當代學生對古典小說的認識,往往來自流行文化,例如《黑神話:悟空》遊戲帶動的《西遊記》閱讀熱潮,或《哪吒》動畫引發的《封神榜》關注。現代人雖少直接閱讀古典小說文本,但其中的人物與典故早已滲透進日常生活。她以「黃粱一夢」「月下老人」「紅娘」為例,說明透過文化符碼的轉化,至今仍對華人世界的情感表達與文化認同產生深遠影響。

康教授在介紹「唐傳奇」之名與小說的關係後指出,唐傳奇是後世戲曲與文學的靈感源泉,如《西廂記》改編自〈鶯鶯傳〉,〈長恨歌傳〉啟發了《長生殿》,甚至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亦曾改寫《杜子春》,這些跨越語言與文化的轉化,證明唐傳奇具有穿越千年的生命力。若從文學發展史來看,唐傳奇標誌中國文言小說的成熟階段。唐代小說家展現「有意為小說」的創作自覺,這項文學寫作的躍進,使唐傳奇與唐詩並列為唐代文學的雙峰。洪邁、魯迅等人也盛讚唐傳奇「小小情事,淒惋欲絕」「敘述宛轉,文辭華豔,演進之跡甚明」。

演講的重頭戲,聚焦於康教授對〈鶯鶯傳〉的導讀與深度鑑賞。她引領聽眾細品小說的隱微細緻與人物的複雜情感。看張生如何從「深情才子」轉變為「愛情逃兵」,在父權社會對男性功名的壓力下,轉變為符合主流價值的「君子」,他捨棄私情,成為同儕讚譽的「善補過者」。同時,也理解崔鶯鶯身處唐代禮教制度下的兩難處境,她萌發的情感無法明言,只能透過詩文與寓意深遠的信物傳遞;然而在社會禮法與個人情慾之間失衡的她,最終遭受遺棄,卻仍必須回到婚姻的秩序之中,完成一個女子的「得體」人生。

在品味文言小說特有的詩意節奏與含蓄張力之後,康教授表示〈鶯鶯傳〉也蘊含高度的現代性,她結合敘事學與鏡像理論,將古典文本閱讀推向更深層次,並引用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及電影《天涯何處無芳草》(Splendor in the Grass),與〈鶯鶯傳〉進行對照式閱讀,指出古今中外皆有對「愛情與社會規範」的共通探討,展現跨文化文本間的深刻對話。

此次講座歷時近兩小時,師生、同仁反應熱烈,現場提問踴躍。有學生感性分享:「我原本把張生看成一個渣男,但現在我開始思考,如果是我,我是否也會在理想與現實中做出相似的選擇?」也有同學反思張生在那樣的時代情境下,還能有什麼可能性。這場講座,不只是唐人小說的導讀,更是一場關於愛、責任與性別課題的深度對談。

講座尾聲,康教授強調:「講經典的人,旨在經營一種能夠讓人感動的氛圍。因為經典能構築出一個特殊意義的世界,得以進入我們的思維與感受,豐富我們的語言與生命厚度。」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何寄澎教授致詞,讚譽康韻梅教授的演講充分展現了經典文學的永恆魅力,以及人社院與財團法人華藏淨宗基金會舉辦「文化經典講座」的深意;同時印證了經典閱讀在AI時代下不可取代的價值。何院長最後語重心長的鼓勵同學們要培養從經典中汲取面對當代課題的智慧。整個演講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讓我們看到文學的情感與力量再次被點燃,留下裊裊不絕的動人餘韻。

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何寄澎教授致贈感謝狀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康韻梅教授(左1)。

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何寄澎教授致贈感謝狀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康韻梅教授(左1)。

相關新聞